*詳細說明郭錫瑠的一生

 

        郭錫瑠,字天錫,生於清康熙四十四年(西元1705年),福建省漳州靖古谿厝人。年幼時跟隨父親渡海來臺開墾,定居於現今彰化八堡圳一帶。乾隆元年(西元1736年)郭錫瑠帶著家人北上定居現今台北市松山中崙一帶,而當時,郭錫瑠從事興雅庄(今台北市信義區一帶)的開墾工作,但因柴頭埤長年的污泥淤積,水量逐年減少,無法灌溉農田,使得郭錫瑠決定尋找新的水源地開發水圳。


  郭錫瑠探勘時,認為基隆河水位較低,不適合開鑿水圳,便開始勘查離興雅庄較遠的新店溪。他發現新店溪上游青潭溪附近是河水匯集處,水源較豐沛,只要沿新店溪畔開鑿水圳,水源變可經大坪林、景美地區直達台北市,解決台北盆地的灌溉問題。


    萬事起頭難,開圳工程十分困難艱辛,甚至有人譏諷郭錫瑠的引水計畫根本沒辦法成功,但他依然不願放棄,變賣了全部家產籌措資金,甚至為了平息與泰雅族人的隔閡與泰雅族人通婚,全心全意的投入開圳工程。除了郭錫瑠之外,也有地方墾戶的資助與支持,共同合作克服工程的各種障礙與困難,終於完成水圳工程,灌概的面積多達二千多頃。


  好景不常,乾隆三十年(西元1767年),台北發生大水災,洪水將景美溪的通水暗渠沖破,而年已六十的郭錫瑠看見大家辛苦完成的心血付諸流水,又得要重新籌備修復水圳,便積憂成疾於隔年年底逝世,享年六十一歲。


    爾後則由其長子-郭元芬繼承志業,開始水圳的修復工作。並於西元1769年完成瑠公圳的修建工作,灌溉了整個台北盆地,對於台北的農業發展有極大的貢獻。人們為紀念郭錫瑠與郭元芬,便將下埤大圳又稱為「瑠公圳」,告誡後代子孫先人開墾是如此艱辛,要飲水思源,心懷感恩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ur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